X
LinkedinWhatsAppTelegram
0

定了!饲料价格最高涨300元/吨!下半年猪肉进口量将大减?央视评论猪周期!

据饲料企业公布,8月份饲料价格集体高涨,猪、禽、水产饲料均有不同幅度涨价,其中最高涨了300元/吨。

10 8月 2021
X
LinkedinWhatsAppTelegram
0

据饲料企业公布,8月份饲料价格集体高涨,猪、禽、水产饲料均有不同幅度涨价,其中最高涨了300元/吨。8月6日,有多家饲料企业公布涨价消息,涨价情况大致为乳猪料、中大猪全价料、母猪料上涨50元/吨,浓缩料上涨100元 /吨。

333 2
333 2
333 3
333 3
333 4
333 4
333 5
333 5
333 6
333 6

333 7

333 8
333 8

饲料涨价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之前玉米价格下跌,贸易商售粮意愿降低,有意提高价格;另一方面也是全国多地连续暴雨,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玉米在市场上的流通受限。作为关键原料的玉米直接带动饲料价格上涨,并且是猪、禽、水产饲料全面上涨。

养猪业的深刻变化

众所周知,2021年上半年的生猪价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年初的18元一斤一路“滑坡式”下跌到最低6元一斤,虽然业内普遍认为猪价的下跌有猪肉消费低迷以及养猪户压栏大肥的原因,但实际上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猪多了。

数据显示,当下我国现存养猪企业共有37.65万家,上半年新增2.6万家,同比下降31%。就生猪存栏量而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底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3911万头,接近4.4亿头,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991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456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34万头。就猪肉产量而言,2021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共有2715万吨,1-6月份我国进口冷冻猪肉230万吨,此外,还有去年积压在冷库中的上百吨进口冻肉,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我国的猪肉供应量超过3000万吨。

333 9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中国,至今已经整三年。这三年走下来,中国养猪业在发生巨变。

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规模化进程加速。农业农村部预计2020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能够达到57%左右,比2019年提升4个百分点,高于常年2个百分点的速度。

再比如,养猪巨头快速扩张。在非洲猪瘟暴发前,年出栏生猪1000万头的养猪巨头,只有温氏、牧原两家。到今年,根据各大养猪集团产能扩张情况的评估,该量级的养猪巨头数量将达到4-5家。其中,牧原有望超过4000万头。此外,年出栏100万头的养猪数量将超过10家,较疫情发生前翻了一倍多。

规模化养殖集团扩张,中小养殖户的逐步退出,原本是一个长期趋势,只是非洲猪瘟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记者表示,农村地区劳动力的老龄化,新生一代又不愿意子承父业,再加上生物安全防控,导致养猪业准入门槛提高,这都不利于中小散户单打独斗。

与此同时,这三年来,中国养猪业一直存在的“公司+农户”和自繁自养两种养殖模式,也经受了考验。由于生物安全防控对养猪场硬件和日常管理要求较高,推行一体化养殖的企业,产能扩张明显。

在生猪产能布局方面,养猪巨头在延续2015年之后产能布局的同时,基于当地环境承载能力的考虑,还加大了在西南、西北地区的产能布局。今年5月1日在全国实施的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以及国家对生猪主产区、主销区的划分,猪肉自给率目标的确定,既纠偏了此前无猪县/市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着生猪产能布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记者表示,养猪场对生猪安全的重视,不论是意识,还是能力,都因为这次疫情而有显著提高。生猪产品流通由调猪向调肉快速转变,冷鲜肉产量快速提升。此外,禽肉等肉类供给增加,叠加肉类消费结构优化,使得猪肉在整个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猪肉供需均衡点变动。

过剩or平衡

本轮“猪周期”由非洲猪瘟引发、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产能降幅之深和价格涨幅之大前所未有”。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产能低谷时,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同比减少了40%左右。2020年2月第4周猪肉价格同比涨幅165%。

正是前所未有的高猪价,导致中国猪肉贸易企业全球买肉,引发进口量同比激增,进口依存度增加。与此同时,生猪养殖模式也发生改变,开始出现压栏。林国发称,在2020年前三季度生猪产能还未明显恢复时,生猪压栏有利于增加猪肉供应。到2021年,生猪产能快速回升,这种模式引发今年2月以来持续20多周的猪价下行。

同时,基于当前猪价暴跌,林国发认为,不宜直接判断为生猪产能过剩。从当前情况来看,生猪产能更大可能处于平衡状态。随着大型养殖企业产能持续释放,下半年生猪产能大概率过剩,行业进入拼效率、拼成本阶段。

出于对猪肉进口量激增的重视,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首次提出“猪肉自给率”指标,确定了“保持在95%左右”的目标。

333 10

与之一脉相承,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8月6日发布的《意见》,明确提出了5—10年的行业发展目标,包括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

林国发称,如果将95%的猪肉自给率折算成猪肉、生猪,意味着政府希望将猪肉进口量控制在每年250万吨-300万吨,或每年生猪出栏量达到6.5亿-7亿头,处于2015-2018年的正常水平。

央视评缓解猪周期用市场化思维

“物价涨幅猪说了算”,这句话不是骂人,而是说猪肉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指向了经济现象中的“猪周期”: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养殖户亏损——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长期以来,“猪周期”始终困扰着我们的经济生活。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使养殖户和养猪企业叫苦不迭,“赚一年、赔一年”。价贱伤农、价高伤民,猪肉价格一“飞天”,消费者就可能“望猪兴叹”。

生产计划赶不上市场变化,猪肉产量踏不准市场节奏。猪肉价格大起大落,既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也会影响居民日常消费。要缓解“猪周期”,稳定产能是要义。8月6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银保监会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稳定生猪贷款政策、完善生猪政策性保险;保持能繁母猪合理存栏水平,稳定规模猪场存量;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加快品种改良进程;用5至10年时间形成生猪发展新格局、使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加强猪肉储备调节、保有一定数量的政府猪肉常规储备。

从中可以看出,这次政策出手不同以往。它遵循经济规律,瞄准供需变化,细化了不同环节实现生猪产业长期稳定供给的具体调控要求,更多地用市场化思维提出稳定生猪生产的长效性支持政策,确保生猪供应和价格稳定,可谓力度罕见、措施到位、眼光长远。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及猪肉消费国,猪肉在居民的饮食中一直占有较高地位。“六个部门管一头猪”并非小题大做,而是十分必要,从整体上提高生猪产业现代化水平、长远布局规模养殖,才能实现猪肉供求关系的相对稳定,居民的猪肉消费才能更放心。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第一财经、今日头条等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RJF4MQORQrwqqNRmXbyQA

文章评论

在这里,您虽然无法就文章内容向作者咨询,但可以同pig333的其他用户进行探讨。
发表新评论

只有333用户才可以访问。如果想发表评论请登录。

你还没有订阅该目录。 猪业要闻

猪业要闻

登录并注册名单